亟待去風險強管理
來源:大理滄龍物流有限公司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15年9月9日 點擊:1751次
皖江物流近百億造假案是物流金融領域一個典型案例。供應鏈金融雖然具有較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但是,由于供應鏈金融參與者眾多,而且可能涉及不同的產業、技術領域,或是不同的行政區域,因此其運作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
一是,尚未建立健全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在傳統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中,各金融機構對大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都采用統一的標準。在供應鏈融資模式下,雖然各金融機構已不再局限于企業財務報表等硬信息,借助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力量和供應鏈的綜合實力,中小企業融資壓力有所緩和。但是,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仍未建立。所以,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不僅能夠客觀地評價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有利于其獲得融資,同時還能降低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從而減少經濟損失。
二是,金融產品單一,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雖然供應鏈融資在我國發展迅速,供應鏈融資服務也日益完善,但是,目前各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供應鏈融資產品大都是較為基礎的供應鏈融資服務,還未能很好地滿足所有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因此,各金融機構應該進一步加強產品服務創新,拓展融資渠道,以滿足不同的企業不斷發展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融資服務需求。
三是,供應鏈自身風險。在供應鏈中,由于參與者眾多,受到諸多內外因素的影響,"混亂"和"不確定"便成為了市場的主要特征。一方面,需求波動加劇,產品與技術的生命周期明顯縮短,引入競爭性產品使生命周期更加難以預測,再加之受到銷售促進、季節性刺激和再訂貨數量等因素的影響,供應鏈會因此產生大量的"混亂";另一方面,企業不僅受到諸如自然災害、罷工和恐怖襲擊等外部事件的影響,同樣也會遇到企業戰略調整的沖擊,如經營規模的改變、電子商務以及減少供應商規模等,這些"不確定"因素都潛在地增加了供應鏈自身的風險。
為了使皖江物流資金壞賬事件不再重演,為了將供應鏈金融這一創新業務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做好金融風險的防范工作與安全管理便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要提高市場的準入門檻。作為金融機構,應該建立科學的準入標準,嚴格供應鏈的準入,要求核心企業對上下游客戶有嚴格的準入和退出機制,與其上下游企業有相對穩定的交易歷史,整個鏈條對核心企業有較高的依存度,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存在利益共享,這樣才更有利于銀行對供應鏈進行信用捆綁。
第二,要建立明確的操作規范。在金融業務中,銀行應該建立起專業的管理部門、設置專業的管理崗位、明確流程環節中各崗位的職責分工,并且由專人專崗負責業務推動、業務管理、價格管理、合同簽署、核保、資金支付和回籠監管等相關工作,使得各崗位之間能夠做到既相互銜接配合,又相互監督檢查,從而真正實現通過流程化管理落實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封閉操作和全程監控,實現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專業化運作和集約化運營。
第三,要加強供應鏈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為了保證供應鏈金融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者的協調,保證各種信息流活動的無縫融合,建議加快建立電子化信息平臺,實現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總量、業務結構、融資商品、監管企業合作情況等相關要素的電子化統計,實現日常融資貨物質押及解押操作、報表統計、風險提示信息、庫存和贖貨情況分析等工作的電子化,使業務操作更加流程化、透明化,從而可以降低業務操作對人員的依賴,減少人為的隨意性。
第四,要加強貸后的跟蹤管理。供應鏈金融的特點是供應鏈條中各企業之間資金流與物流的結合,因此,根據業務的不同階段,銀行應該做好貨物流轉、資金流向的監控、對于控制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至關重要。在保證貨物流轉與資金流轉相適應的前提下,控制住現金流也就控制了還款來源,實現了業務自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