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在形成中東、中亞、俄羅斯、非洲、美洲多級發展的油氣供應新格局,新興市場國家可再生能源供應迅猛增長,能源消費中心加速東移,發展中國家成為全球能源消費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能源結構低碳化
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逐步成為能源增量的主體。電力占能源終端消費的比重不斷提升,綠色低碳多元的能源供應體系加速形成。
能源生產利用智能化,信息技術與能源技術正在深度融合
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人人消費能源、人人生產能源的能源消費生產新形態正在形成。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互利共贏共謀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潮流,世界各國應該攜手共同推動全球能源轉型變革,共同維護全球能源安全。
世界上唯一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變越美好的東西,只有回憶所以能看出我國單位GDP的能耗系數在明顯下降。其中,原煤產量37.5億噸,負增長3.3%;原油產量2.15億噸,增長1.1%,天然氣增長3.4%;發電量為5.81萬億千瓦時,只增長0.3%,但火電是負增長2.7%,可見我國能源結構在不斷調整。
中國石油與國際能源署的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們曾經承擔了國際能源署關于提高采收率的項目,并承辦了第三屆非常規能源論壇,進行了廣泛的人員和技術成果交流,這些都是油氣行業發展的重要成果。
在此與大家分享中國石油油氣能源戰略研究的五個方面成果,主要是對2050年前全球能源趨勢的分析和研判。
關于數量
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能源效率不斷提高,未來全球能源消費不會無休止增長。預計一次能源消費在2045年左右達到峰值,化石能源消費將在2035年達到峰值,意味著人類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35年達到峰值。
20年來,國際能源署在組織國際專家開展能源研究、能源數據統計、能源發布等方面發揮優勢,并注重與中國能源發展實際相結合,取得豐碩合作成果。在能源研究方面,國際能源署早在2003年就組織專家對中國當時的天然氣市場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并出版了《開發中國天然氣市場能源政策的挑戰》一書。此外,國際能源署的大量出版物中很多都涉及到中國的能源或者是能源政策。
在能源科技方面,中國已成為國際能源署能源技術委員會的常規觀察員,中國的科研機構已參與了近20個技術合作項目,涵蓋了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終端用能等課題。
在人員交流方面,國家能源局、國家統計局等政府部門均與國際能源署建立了人員交流制度。
2015年11月,中國與印度尼西亞、泰國一道宣布成為國際能源署聯盟國。
中國石油與BP簽署頁巖氣產品分成合同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BP內江-大足頁巖氣產品分成合同簽字儀式現場。記者 常正樂 攝
3月31日下午,中國石油集團與BP集團在北京簽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BP內江-大足頁巖氣產品分成合同》,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王宜林與BP集團首席執行官戴德立在簽字儀式上見證合同的簽署。中國石油集團副總經理、股份公司總裁汪東進出席。
該合同是BP集團在中國簽署的第一個頁巖氣產品分成合同,區塊總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中國石油是該項目的作業者。
簽字儀式前,王宜林與戴德立舉行會談。王宜林指出,中國石油與BP的合作已涉及中國國內銷售、海外上游勘探開發以及國際貿易等不同領域。雙方此次簽署的非常規資源產品分成合同,是在去年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的具體體現,通過雙方優勢互補合作,將共同實現非常規資源的有效開發。
中國石油集團與BP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次簽署的非常規資源產品分成合同是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取得的第一個成果。除了非常規油氣資源外,該框架協議還涵蓋了擬推進的中國油品銷售合資合作項目、全球油品和液化天然氣貿易、碳排放交易等方面的潛在合作機會,以及雙方將在低碳能源和管理等方面進行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