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度系統的統一指揮下,由無人駕駛叉車組成的車隊平穩行駛、默契配合。最終,憑借3米/秒最高行速,以及良好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安全性,無人車隊勝出。
"人機對戰"背后,高科技正對傳統物流行業進行"改造",令后者變得越來越高效、越來越"聰明"。
近年來,中國電商、快遞等行業的快速崛起,為物流行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也使得這個高度依賴人力的傳統行業面臨嚴峻挑戰。在業界看來,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打造"智慧物流",已經成為物流行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所趨。
物流智能化獲得了來自政策面的有力支持。2017年出臺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對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的率先突破提出要求,其中包括了提升高速分揀機、多層穿梭車等物流裝備的智能化水平,實現精準、柔性、高效的物料配送和無人化智能倉儲等。
在產業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下,高科技逐漸滲透倉儲、運輸、配送等產業鏈各個環節,通過對物流行業的"改造",助力后者降本增效。
智久(廈門)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張龍以叉車領域為例分析說,叉車司機長時間工作難免出現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無人駕駛叉車可以始終保持高效、穩定、精準的工作狀態。經過多年探索,無人駕駛叉車的綜合效率已具備向人類駕駛員"挑戰"的實力,其多機調度、多車協同、行走路徑優化等優勢,對于物流倉儲企業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無人倉、無人叉車、無人機......各種與"智慧物流"相關的新技術、新設備次第亮相,創造出令人驚嘆的應用場景。繼首個無人分揀中心落戶江蘇昆山后,京東聯手多家車企打造的無人駕駛輕型貨車悄然亮相。智久無人駕駛叉車也將率先在德邦快遞上海浦東分撥中心"上崗"。張龍透露,未來智久機器人還將與德邦快遞在智能物流技術、自動化裝備等領域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高達12.1萬億元。"全球最大物流市場"對智能化的旺盛需求,也吸引著全球業界的目光。
本月上旬在上海舉行的"2018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上,自動引導搬運車、物流機器人、機器視覺等十大主題展區吸引了630家中外企業參展。德馬泰克、霍尼韋爾、TGW等知名跨國企業紛紛攜最新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亮相,表達了對中國"智慧物流"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