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胆神》金胆银胆就是准_男女在床做爰视频_荡女安然的yin乱生活_最污视频

服務電話

新聞中心

建廣律師

快速聯系

留言反饋
  • 地址:大理經濟開發區滿江紅山路北段
  • 郵箱:dlclwl@163.com
  • 公司總部辦公電話:0872-2487036
  • 公司總部業務電話:0872-2487176

崔忠付:共享經濟為中國物流發展注入新活力

來源:大理滄龍物流有限公司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19年3月19日   點擊:1503次
字號:T|T
        共享經濟為中國物流發展注入新活力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共享經濟迅速崛起。全球咨詢公司羅蘭貝格測算,2018年全球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200億美元。其中,中國共享經濟有望達到2300億美元,全球占比由33%提升至44%,成為領軍力量。僅在公共出行領域,中國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共享汽車和共享單車市場,這表明共享經濟在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全球影響力。

       在共享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共享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從最初的汽車、房屋共享發展到金融、餐飲、 空間、物流、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并向農業、能源、生產甚至城市建設擴張。可以說,共享經濟由類似車輛、房屋、個人物品等這類私人資源的再利用,發展為公共資源,或者叫社會資源的深度開發,這種變化給共享經濟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我認為,共享經濟在物流領域的拓展,大概包含了這樣三個層次。

       一是物流資源的共享,這包括車輛運力、貨源信息、倉儲空間、勞動者時間等方向。從2012年開始,受優步、滴滴出行模式的啟發,物流行業率先出現了基于車貨匹配的共享物流熱潮。通過共享卡車資源,實現貨運卡車與貨運需求的共享匹配,提高卡車運輸的最優裝載率,降低卡車回程空返率,從而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特別是在風險投資和社會資金的熱捧之下,基于車貨匹配的物流平臺迅速發展,僅在公路貨運行業,此類平臺一度達到200多家。但僅僅兩三年的時間,行業洗牌加劇,大浪淘沙后,所剩平臺企業如今不過數十家,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此外,還有一些服務盈余或者時間盈余的共享。我們看到,物流眾包模式通過互聯網平臺,使閑散勞動者在更大范圍和空間里調配起來,為同城物流提供個性化的配送服務。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使得閑置的人力資源得以共享這樣的商業模式快速成為一個現實的存在。在時間和人力資源盈余的背后,倉儲空間的盈余共享平臺也隨之出現。一些閑置的倉儲資源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把這樣一些空閑的倉儲資源和需求方進行配對,促成供需雙方的交易,實現倉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整個行業的倉儲資源也得到了優化配置。

       二是物流基礎設施的共享,這比單個物流資源的共享具有更加豐富的含義。物流園區作為重要的物流基礎設施,將個體勞動者、貨主企業、物流企業、政府辦事機構、配套企業等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物流生態圈,也產生了協同效應。上海天地匯在經營物流園區時充分發揮共享思維,將車企、金融企業、油品提供商、輪胎服務商、ETC等等各種類型的企業聚集在一個平臺上,為園區內的入駐企業提供一站式物流管家服務,構建起和諧共贏的生態圈。未來,物流與不同產業間的融合,資源的共享和利用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和方向。

       三是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企業分工走向協同共享。無論是單個物流資源的共享,還是物流基礎設施的集聚協同,共享思維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物流企業所有權的觀念,分享使用權的理念打破了傳統邊界,深化了企業分工,實現了存量資源的社會化轉變和閑置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傳統的物流體系是以企業為單元,車輛、人員、倉配、服務設施都是由一個企業自成一體,從上到下垂直貫穿;而共享經濟更依賴平臺協同,社會分工從而由垂直走向橫向。橫向分工使得每個物流主體的角色定位發生變化。以物流基礎設施為例,物流園區的產權所有者將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引入專業運營團隊,讓園區資源和土地資源高頻次、高效的利用起來,使園區發揮更大的價值和效用,這正是共享經濟在物流領域中更深層次的實踐。縱觀新經濟時代下產生的那些新興公司,我們會發現這些互聯網公司都是輕資產的運營模式,他們并不真正擁有這些土地、房產、設備,但是他們可以把這些設備、房產、資產利用起來,產生更大的價值和效用。而這正是共享經濟的核心。

       7月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持續為企業減負,助力經濟升級。會議認為,推動物流降本增效,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擴大就業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提出了積極發展"互聯網+"車貨匹配等新業態。作為天生具備"共享"因子的物流行業,共享經濟正在改變著行業的未來。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共享經濟在最大限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并研究。

一是對監管提出挑戰。現有的經濟社會管理注重自上而下的層級管理、屬地管理和行業管理,與共享經濟的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等發展實踐的現實需求不匹配。跨界融合的特點使得對于平臺的性質認定、行業歸類、勞資關系、稅收征繳等均問題均無法明確規定,導致大量的共享經濟活動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于7月6日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提出了"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探索建立政府、平臺企業、行業協會以及資源提供者和消費者共同參與的分享經濟多方協同治理機制。

二是法律保障滯后。物流領域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還處于探索中,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化、安全性、質量保障等方面也存在著不足。分享經濟還需要在試錯中走向成熟。在這一過程中,就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來支援和規范行業發展,尤其是如何界定平臺企業、資源提供者和使用者的權利、責任及義務存在著很大的認識上的不統一。我認為,對于平臺企業而言,應堅持底線思維,應該保持足夠的敬畏感,堅持以"用戶為中心",追求用戶體驗最優化,依靠價值創造來獲取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