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溫部件為例。高溫部件的突破,首先依賴設計水平,設計上要符合燃機的整體要求;二是需要能夠承受上千度高溫的基礎材料,而基礎材料一直是我國工業短板;第三,在工藝實現上,又非常依賴設備條件和控制水平,還有工藝本身。
"燃機發展恐怕應該是一步一個腳印,不是超車的過程,要有這樣的思維和想法。"王曉明強調,"西方也是通過日積月累,不斷試錯、研究和積累數據,才達到現在的高度。否則的話,我們有些事情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根基不牢不穩,或者企業做得不穩。"
合理的協作機制或是燃機攻堅研發的第二重障礙。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透露,大企業、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都已投入到燃機研發中來,表面上看都非常重視燃機研發,其實大家都各懷心思,利益沒有統一,只是形式上建立合作關系,并沒有真正形成合力。
作為產業鏈細分領域領域,精鑄工藝和水平直接影響到高溫部件瓶頸的突破。但在市場化的協作上,往往承擔著與本身體量不匹配的風險。
王曉明表示,零部件廠商大多是以市場定產,追隨大型整機廠商的腳步前進。有很多零部件廠家,參與到新機型的設計和批量化生產中,投入高達幾百萬,幾千萬搞創新,但最后驗證并不理想,得不到商業收益。這對制造型企業而言,無疑是巨大傷害。
燃機是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人才密集于一體的產業。投入周期長,產出回報慢,同時要承擔巨大試錯風險,對資本不具吸引力,其本身又事關國家戰略安全。這通常意味著需要國家層面的統籌。
從業15年來,王曉明的切身感受是,國家越來越重視燃機研發,但真正惠及細分領域企業的政策有限,出臺的政策大多是填邊補齊,真正從戰略上考慮的很少。
雖然市場環境錯綜復雜,鑫潤工業還是嘗試向更高的層面跨越。在工藝的創新研發上,鑫潤工業長期保持著與哈爾濱工程大學、中科院沈陽金屬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
"作為工業企業來講,我們恐怕很難承擔起高端工藝方法和基礎性理論研究,但我們還是拿出很大精力在工藝上做創新研發,希望通過自身的積累和創新,滿足國內的設計理念和水平,發揮小企業獨有的專業化技術。"王曉明表示。
在他看來,高溫部件是燃機明珠上的核心技術,鑫潤工業從事的是民族情結深重的行業。"我和同行們都是正在編寫新的歷史,等20-30年之后,我們給后代創造出一個新的高度,經過幾代人的堅守,不斷積累經驗,最后才會成為中國燃機制造的堅實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