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胆神》金胆银胆就是准_男女在床做爰视频_荡女安然的yin乱生活_最污视频

服務電話

新聞中心

建廣律師

快速聯系

留言反饋
  • 地址:大理經濟開發區滿江紅山路北段
  • 郵箱:dlclwl@163.com
  • 公司總部辦公電話:0872-2487036
  • 公司總部業務電話:0872-2487176

何黎明:圍繞“十四五”規劃 謀定高質量發展 開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新征程

來源:大理滄龍物流有限公司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22年2月23日   點擊:1156次
字號:T|T

 

 

中國物流學會 2022-02-22 

圍繞"十四五"規劃 謀定高質量發展

開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新征程

--2021年我國物流業發展回顧與展望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 何黎明

(二Ο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我國物流業總體保持復蘇態勢,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2022年將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非常重要。我國物流業將順勢而為,圍繞"十四五"規劃,謀定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開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新征程。

一、2021年我國物流業發展回顧

2021年,我國物流業總體實現穩步復蘇,現代物流體系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為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社會物流需求保持較快恢復。2021年,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均值為50.5%,高于前兩年水平,經濟復蘇帶動物流需求增長。全國社會物流總額335.2萬億元,同比增長9.2%,高于GDP增速1.1個百分點。社會物流需求基本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農產品物流總額同比分別增長9.6%、10.2%、7.1%,均實行恢復性增長。全年物流業景氣指數平均為53.4%,維持在景氣水平。受益于疫情總體穩定和制造業較強的韌性,我國出口保持較高增速,工業生產持續增長,工業物流需求旺盛,制造業中出口相關物流以及裝備制造、高新制造業物流需求高于平均水平,成為工業物流恢復的重要動力。消費物流增速有所趨緩,疫情推動網絡購物成為居民消費重要渠道,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4.5%,帶動電商快遞業務量擴張,全年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1千億件,持續領跑其他細分市場。

二是物流市場主體活力顯著增強。2021年,物流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物流市場主體超過600萬家,就業人數超過5000萬人。其中,A級物流企業接近8千家,規模型5A級企業超過400家。全國物流業總收入11.9萬億元,同比增長15.1%,持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中國物流50強企業收入合計1.4萬億元,占總收入比例達到13%左右。疫情下規模型龍頭企業抗風險能力顯現,市場份額有所擴大,快遞快運、冷鏈物流、航運航空物流、合同物流等細分市場集中度提升。物流資源重組整合步伐加快。經國務院批準,中國物流集團正式成立,物流國家隊重組整合拉開序幕。京東物流、東航物流、中鐵特貨、滿幫集團、安能物流等各領域一批龍頭企業紛紛上市,資本市場助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

三是物流設施網絡布局力度加大。2021年,全國物流相關固定資產投資有望超過3.5萬億元,一批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得到有力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首批25家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目前全國已經布局建設國家物流樞紐增至70個。以承載城市為戰略支點,健全國家物流樞紐網絡,重在整合存量物流設施,補齊設施短板,聯動交通基礎設施,促進樞紐互聯成網,加快編織"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打造區域物流產業集聚區,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創造低物流成本的投資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設100個左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推動建成三級冷鏈物流節點設施網絡。第三批示范物流園區名單發布,加強園區互聯互通、聯動發展。第二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通過項目驗收,加快貨運樞紐布局建設。

四是國際物流呈現供需兩旺。2021年,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邁入3300點大關,"一艙難求"階段性好轉,持續影響國際供應鏈穩定。國際物流增長較快,全年中歐班列開行約1.5萬列,同比增長22%,開行國際貨運航班7.4萬班,同比增長25.8%,完成國際航線貨郵運輸量241.5萬噸、國際及港澳臺快遞19.3億件,同比分別增長20.2%、17.4%。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突破6000列,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開行,區域物流條件改善彰顯開放新優勢。受內需轉變影響,進口物流下行壓力趨升。2021年進口物流量由上年的增長8.9%轉為下降1.0%。特別是下半年以來由增轉降,主要是大宗進口量有所趨緩。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量仍然保持較快增長,有力支撐產業結構調整。

五是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深化提升。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物流行業數字化轉型提速。截止到年底,全國共有1968家網絡貨運企業,整合社會零散運力360萬輛,全年完成運單量近7千萬單,平臺經濟煥發新動力。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物流融合。無接觸配送機器人投入疫區生活物資保障,自動駕駛卡車在港口、礦山等物流場景加快商業化落地,全國第一條常態化大型貨運無人機專用航線開通,數字物流倉庫大幅提升周轉效率,海運行業"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區塊鏈聯盟正式運營,科技創新對物流產業升級的引領帶動作用持續增強。

六是綠色低碳物流影響程度加深。2021年,我國新能源物流車累計銷量超過11萬輛,較上年翻番。國家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比例不低于80%。首批16個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名單發布,各地大力出臺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物流車便利通行政策,帶動城配新能源物流車購銷兩旺。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納入"碳達峰十大行動"之一。重型柴油貨車國六排放標準正式實施,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啟動,氫能產業示范區帶動燃料電池車輛商業場景打造,光伏產業推廣利用倉庫屋頂太陽能發電獲得支持,綠色低碳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七是物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改善。2021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物流企業營商環境調查報告》,超七成企業肯定物流領域審批許可等政務環境的改善。《"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正式發布,現代物流體系成為兩大支撐之一,助力構建現代流通網絡,更好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以及商貿物流、數字經濟等多項"十四五"專項規劃從各自領域對現代物流進行戰略部署,現代物流產業地位再上新臺階。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規范執法、便利通行、金融信貸、紓困幫扶等多項政策措施惠及物流業,持續激發和保護市場主體活力。多部門出臺文件,多措并舉切實維護快遞員、貨車司機等從業人員合法權益。

八是行業基礎工作支撐高質量發展。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重點提到要加強現代物流等服務領域標準化。自2003年9月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立以來,已制定并發布國家標準90項、行業標準72項、團體標準27項。由中物聯組織起草的我國首個食品冷鏈物流領域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正式實施,對于規范冷鏈物流服務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中物聯推動國家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全年共完成1+X證書考核近3萬人,累計考核人數超過9萬人,參與試點的院校705所。教育部開展高校一流物流專業建設、物流專業新文科建設試點。目前,全國已有700個本科物流類專業點、1300多個高職物流類專業點和560多個中職物流類專業點。中物聯科學技術獎自2002年國家科技部批準以來,評出獲獎成果上千項。中物聯設立課題研究計劃,重大重點課題引導行業研究方向。物流領域產學研結合工作大力推進,產學研基地發揮重要作用,在科技攻關、專利轉化、人員培養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二、當前我國物流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當前,我國物流運行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較為嚴峻,對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帶來一定挑戰,但也存在重大機遇。需要我們從戰略層面積極謀劃、妥善應對,開辟一條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風險加劇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持續分化。我國憑借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較快恢復生產,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增強,貨物進出口總額再創歷史新高。但是國際航運運力緊張、電力能源供應不足等問題加劇了供應鏈的不確定性。隨著國外疫情態勢逐步轉變,全球供應鏈呈現區域化、本土化、多元化趨勢,部分生產需求將加快回流和轉移,這對未來一段時間適應全球供應鏈調整風險,提升現代物流韌性和靈活性提出了挑戰。同時,隨著中歐班列常態化開行,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等國際大通道陸續開辟,"一帶一路"國際經貿走廊承接產能轉移,有助于維護區域供應鏈穩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協定正式生效,帶來供應鏈區域合作機會,都對現代物流跟隨產業鏈"走出去"帶來新的機遇。

(二)要素成本價格上漲壓力持續加大

2020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到2021年下半年,國內電力、煤炭、成品油等領域出現了階段性供應緊張。全年成品油價調整出現"15次上漲、6次下跌、4次擱淺"的局面,柴油累計每噸上漲超過1400元,物流企業不堪重負。國家大力推動中小企業普惠金融,但是企業獲得感不足。主要原因是物流企業存在大量保證金和運費賬期,賬期普遍在3個月以上,由于缺乏征信數據和確權手段,無法獲得信貸支持導致資金成本高企。此外,物流用人難用人貴、用地難用地貴問題日益突出。《2021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35歲以下司機占比為25.5%,較2016年調查明顯減少,司機"招聘難"成為普遍現象。部分城市規定市區內不再新批物流用地,城市配送中心遠離城市大幅推高配送成本。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5%,運輸費用、倉儲費用、配送費用等上漲幅度較大,單純依靠要素降本空間日益收窄。

(三)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存在瓶頸

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鞏固了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的地位。隨著外部形勢變化和經營成本上漲,倒逼企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產業升級提速對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提出更高要求。商務部、中物聯等8部門確定了第一批10個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和94家示范企業,各地積極制定并實施"鏈長制"方案,優質企業牽頭制造業強鏈補鏈行動,重在推動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但是,我國物流配套能力低端化成為重要制約瓶頸。物流業作為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長期處于微利經營,主要是服務功能單一、專業化水平低。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更多是簡單的供需關系,產業融合成熟度不夠。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推進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激發制造業釋放服務需求帶動物流業效率提升效益增加,促進物流業以專業服務助力制造業價值鏈攀升,有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整體躍遷。

(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物流短板凸顯

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擴大內需戰略正在成為戰略基點。2021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是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我國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與高收入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我國城鎮化率超過60%,對內需有很大的拉動力。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鄉村振興帶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一輪擴大內需戰略重在圍繞做大做強國內市場,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出發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增強經濟內生動力,這對與內需相適應的物流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城市物流普遍面臨限行限地問題,特別是城市末端網點短缺,不適應高時效高頻次的消費物流需求。區域物流樞紐承載條件不夠,不適應標準化大批量的中轉物流需求。物流服務交付能力不足,不適應一體化集成式產業物流需求。多層級物流基礎設施布局、高標準物流交付能力仍是制約內需擴大的重要短板。

(五)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程度加深,產業邊界正在消融,新興業態的場景革命正在興起,開放、共享、協同、去中心等特征使得資源配置效率更高,市場響應速度更短,將從根本上改變整個產業生態體系,對企業轉型升級帶來更多機遇。《數字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智慧物流,涉及物流新基建、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等。但是,在轉型過程中也出現了資本無序擴張、不正當競爭、行業壟斷和權益保障等問題。中小企業仍然面臨數字化鴻溝,存在"不敢轉"、"不會轉"、"不能轉"等問題。數字化政務等公共服務還存在短板,數據治理、平臺治理能力還有待提升,制約了智慧物流健康發展。

(六)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綠色轉型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目前,全球有140多個國家以各種形式提出了碳中和承諾,這意味著未來發展范式將發生深刻轉變。過去傳統的"先發展、后治理模式"被低碳發展模式取代。但是,這也是一項復雜工程和長期任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目前,一些地方出現了"碳沖鋒"、"一刀切"、運動式"減碳"等問題,特別是對于國四、國五排放車輛限行區域越來越大,甚至限制柴油貨車進入工礦廠區,將長期目標短期化,影響了地區經濟運轉和民生保障。對于傳統物流業來說,綠色轉型是否會增加物流成本,需要統籌考慮外部成本、隱性成本、機會成本等來"算總賬",這也將帶動物流相關領域碳排放核算監測和評價體系發育。隨著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上線,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開展,對物流企業綠色轉型的自主變革帶來重大機遇。

三、我國物流業高質量發展趨勢展望

2022年是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期,也是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攻堅期。繼2021年強勁反彈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長期的供應鏈挑戰和通脹不斷增加,全球經濟將面臨較大復蘇壓力。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經濟下行壓力有所累積。但是我國經濟韌性較強,長期向好的局面不會改變。國家"十四五"規劃多處提到物流和供應鏈,涉及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多角度勾畫出現代物流體系建設藍圖,現代物流日益成為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在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下,我國物流業有望延續穩中有升態勢,社會物流物流總額增速全年預計將保持在6%左右。

面臨新的形勢,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當前,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將重點體現五個新變化。

新階段:從粗放式規模擴張向精益化提質增效轉變。我國物流業規模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位,物流業收入增速也保持了相對較高的水平,但是企業盈利能力總體不高。隨著我國產業加快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對物流交付、時效、品質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倒逼物流業轉型升級,進入追求高品質、高效率、高效益的精益化新發展階段。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創新驅動助力提質增效,將成為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

新任務:從單純降低物流企業成本向降低供應鏈全流程物流成本轉變。當前,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維持在14.6%左右已經有較長一段時期,下一步單純依靠降低運輸、倉儲、配送等單環節成本下降空間較小。未來,國家間的競爭就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現代物流貫穿一二三產業,隨著物流與制造業、商貿業、農業等深度融合,通過資源整合、流程優化、組織協同、生態共建,來降低供應鏈全流程物流成本,進一步推進物流運行水平提升潛力巨大。

新模式:從傳統物流模式向數字經濟、樞紐經濟、低碳經濟新模式轉變。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物流業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物流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網聯化為特點的智慧物流模式轉變。隨著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暢通國內大循環帶動原來以沿海布局為主的物流設施向全國延伸,將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助力產業升級和梯度轉移,構建區域經濟新增長極。隨著碳達峰碳中和任務推進,傳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產業綠色轉型預期更加明確。

新動力:從勞動力、土地等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我國傳統物流業靠投入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提供單環節基礎性服務為主,同質化程度高,附加價值偏低,存在"低端鎖定"問題。隨著產業鏈供應鏈升級,現代物流一體化、集成化、高端化要求日益迫切,物流業進入以創新和人力資本為主要驅動的時代,技術創新、流程創新、模式創新日益活躍。物流業將由原來的同質化低成本競爭向差異化的質量競爭、效率競爭、效益競爭轉變,逐步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新機制:營商環境優化和體制機制改革是重要保障。現代物流作為以人為本的產業,與政府監管等營商環境息息相關。可以說,沒有高質量的營商環境就沒有高質量的物流產業。隨著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更需要通過深層次的體制機制改革,破除阻礙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瓶頸,逐步由監管缺位越位錯位向綜合監管、協同監管、數字監管轉變,形成有利于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公平競爭、規范有序、開放穩定的營商環境,充分激發起市場主體的活力,為推動現代物流供需適配、經濟高效、開放協同、安全可靠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制度基礎。

下一步,緊扣發展變化趨勢,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堅持守正創新,推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重點有五個戰略路徑。

一是以深度融合為主線的價值鏈升級路徑。適應產業鏈升級趨勢,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農業等產業將深化融合。企業主體之間、業務流程之間、信息數據之間、設施資產之間、標準規范之間融合的程度將逐步加深,逐步從簡單外包向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轉變,加強客戶粘性和供應鏈穩定性。從提供基礎性服務向增值服務再到供應鏈一體化服務轉變,提升附加價值和企業效益。從基礎服務商向物流服務商再向物流整合商轉變,增強價值創造能力,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二是以智慧物流為方向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式變革路徑。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智慧物流發展方式將成為物流業演進的重要方向。傳統線下物流將全面觸網,"上云用數賦智",加快向業務在線化、數據業務化和流程可視化轉型,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物流運行質量。物流企業邊界將全面打開,產業鏈上下游相互賦能,加快向共享化、綠色化和平臺化轉型,培育協同共生的物流生態圈。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基礎設施深化融合,新基建將帶動新一代智能物流彎道超車,開辟物流競爭新賽道,萬物互聯的物流互聯網有望形成。

三是以做大做強和專精特新為重點的能力提升路徑。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最終需要企業來推進。隨著營商環境逐步改善,將充分激發大中小型物流市場主體的活力。一方面,物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聯盟合作等多種方式推高市場集中度,著力向標準化、品牌化、高端化轉型,構建物流資源集聚平臺,優化資源配置效率、發揮規模效應,將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聚焦專業領域和細分市場,充分利用社會化平臺賦能,深化專業分工合作,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加快向專業化、利基化、定制化轉型,提升附加價值和經營效益,仍將是最具活力和靈活性的市場主體。

四是以網絡優化為著眼的"樞紐+通道+網絡"的布局規劃路徑。一體化運作、網絡化經營是物流業的基本運作規律。暢通國內大循環需要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支撐。隨著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戰略實施,將帶動物流資源向城市群、都市圈和中西部等地區集中和轉移,形成以國家物流樞紐為核心,多種運輸方式為通道,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園區、多式聯運場站、城市配送中心、物流末端網點等為支撐的"樞紐+通道+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物流資源集聚逐步形成樞紐戰略支點,樞紐經濟將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打造區域新增長極。

五是以高水平開放為支撐的全球市場拓展路徑。后疫情時代隨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快重組,國內物流網絡將進一步融入全球物流網,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國企業全球競爭的短板是一體化全球物流交付能力,優勢是區域化產業鏈供應鏈市場規模和組織能力。通過國內需求牽引全球供給,國內供給服務全球需求,開辟物流大通道和經濟大走廊,將改變原有國際市場格局。通過與供應鏈上下游強強合作,與戰略客戶抱團出海,搭建全球供應鏈物流集成平臺,提供一站式、多通道、穩定性的全球物流交付服務,推動構建自主可控、安全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將進一步增強產業鏈韌性,助力"中國制造"揚帆出海。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022年,物流業面臨的機遇大于危機、機會大于風險,需要我們順應發展趨勢,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深入圍繞"十四五"規劃,斟酌謀定高質量發展,開啟新時代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新征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現代物流發展道路,以高質量發展的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