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代物流報
前不久,溫州市區的鄭女士收到郵政EMS派送員送來的一個包裹。讓她大跌眼鏡的是,這個包裹的發貨時間竟然是2011年,整整遲到了兩年。乍聞該事件或許有些不可思議,但透過該事件,讓人們看到了當前物流行業普遍存在的突出現象--快遞不"快"。
快遞企業,本來以"快"為特性,"快"是其謀求生存的重要法寶。也正是因為"快",才備受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長期以來,快遞延誤幾乎成為業內的一種常態,"快遞"變"慢遞"的情況屢見不鮮,讓廣大消費者在享受快遞服務的同時,因為快遞延誤而飽受"糾結"。
一直"在路上"
2013年11月24日,在北京工作的何女士在網上購買了一件毛衣,配送方式是普通快遞。"毛衣是買來送給朋友作為生日禮物的,從浙江發貨,那時距她的生日還有8天呢!"不過事情的結果卻出乎何女士預料,直到12月5日,她才收到衣服,那時她朋友的生日已經過去了3天。"一開始并不著急,覺得快遞即使再慢,也能在朋友生日之前送到吧。"何女士告訴記者。購物第二天她查詢訂單,發現毛衣已經從浙江廠家發貨了,只是不知為何,后來一直延誤在路上。眼看著朋友的生日越來越近,毛衣卻遲遲沒有送到。"朋友生日前天晚上,我還查詢了訂單,那時訂單還沒到北京。"何女士給快遞公司打電話,被告知大概還需要3天左右的時間。
關于快遞時限和延誤問題,在《快遞服務》中早有明確規定:除與用戶特殊約定外,同城快遞服務時限應不超過24小時,國內異地快遞服務時限應不超過72小時,徹底延誤時限為7日。按此推斷,何女士的情況屬于"徹底延誤"。遲來的快件,讓何女士倍感無奈。"現在網購都是用快遞發貨,本來以為很快,結果事與愿違。我是干著急卻毫無辦法。"何女士如此表達當時的感受。無奈之下,她只得重新給朋友買了件禮物。
快件"去哪兒"了
快遞延誤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消費者未收到貨,但訂單卻顯示已被簽收。
在北京望京工作的齊女士從網上給孩子購買了一件文具。訂單狀態顯示,商家第二天就已經發貨了。然而7天過去了,貨物卻遲遲未到。
在這段時間里,齊女士始終關注貨物的訂單狀態。令她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后來竟然發現訂單已被簽收。"我不知道是誰簽收的,我沒有收到快件,也沒接到任何電話。"齊女士對記者說。
快件究竟去哪兒了?疑惑之下,齊女士撥通了快遞公司的電話,隨后,她才了解到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快遞員送貨時,發現齊女士不在家,打了多個電話,均是無法接通,于是將快件放到了門口,然后在運單上標注"已簽收"。至于快件究竟哪里去了,可想而知。
對于快遞公司的解釋,齊女士表示不能接受:"我沒有接到電話,并不表示我就默認簽收。一個書包雖然不值多少錢,但是什么事都得講道理。不管怎么樣,道歉也好,賠償也罷,快遞公司必須給我個說法!"
其實,上述案例只是當前物流寄遞業的一個縮影,與何女士有類似經歷者大有人在。所謂"神簽收"、"門把手簽收"的鬧劇頻頻上演,讓消費者倍感困惑和無奈。
延誤索賠難
盡管郵政行業標準《快遞服務》中做出明確規定,快件徹底延誤時,消費者理應得到相應的賠償。但在實際操作中,多數快遞企業執行不到位,消費者頻頻遭遇索賠難的問題。
在中關村工作的任先生告訴記者,他就遭遇到了索賠難的問題。"當時我給客戶寄送了一份快件,但十幾天過去了,客戶仍然沒有收到。客戶責怪我沒誠信,因而選擇了退貨。因為此次快件延誤,我的損失達到了十幾萬元。"
與快遞公司溝通,公司承認快件延誤,由于任先生的快件沒有保價,快遞公司只同意免除本次服務費用,拒絕賠償其他損失。
提及因為快件延誤而損失的10幾萬元,任先生表示出無比的憤慨:"其實消費者對快遞公司的要求很簡單,一是安全,二是準時。這兩點是最基本的,但現在很多快遞公司卻難以做到。"
對于沒有保價的快件,國家相關規定是"免除本次服務費用"的政策法規,任先生連連搖頭表示特別的無奈:"我覺得對消費者很不公平。索賠,無比艱難;不索賠,我的損失又該誰來承擔?"
任先生希望國家能出臺相關政策,細化明確快件延誤的賠償細則,提高相關賠償標準,進而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業素質:少些物流"游擊隊"
當前,網絡購物這種消費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習慣,而網購人群及快件數量的增加,則培育出了國內一支規模龐大的從業人群--快遞員。去年"雙十一"前夕,馬云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我國快遞員人數已經達到200萬人。
對消費者而言,這200萬快遞員是消費者享受快遞服務的最直接提供者,當然,有時令消費者在快遞服務中感到無比糾結的也正是一些"傷不起"的快遞員。
消費者的糾結
現在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可以看到快遞員的身影,快遞員們肩負著快件收取和送達的任務,面對面接觸消費者。
快遞從業門檻低,導致我國快遞員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素質參差不齊。記者從招聘網站上看到,快遞企業招聘快遞員一般只有"吃苦耐勞"、"身體健康"等幾個簡單條件,在學歷及資格證書等方面則沒有過多要求。而伴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快遞員的市場需求卻越來越大。
這樣一來,在魚龍混雜的快遞員職業人群中,就出現了很多令人"傷不起"的快遞員。進門不敲門、送貨不上門、態度不友好、偷吃、偷拿、偷信息等等屢見不鮮,甚至敲門進戶的快遞員變成殺人犯的事情也曾發生,消費者對快遞員的素質問題越來越揪心。
武漢的韓先生最近就遇到了一個讓人"傷不起"的快遞員。上個月,韓先生在網上買了一瓶價格不菲的葡萄酒,打算在三月八日婦女節為妻子慶祝節日。節日前一天,韓先生下班后在網上查詢快件跟蹤,顯示快遞已經被簽收。貨還沒收到就被簽收?韓先生并不奇怪,因為之前遇到很多快遞員都是"先簽后送",心想貨物明天上午應該能夠送達。
可到了第二天上午,韓先生卻接到本應送貨上門的快遞員的電話,電話里快遞員告訴韓先生,頭天下午快件送到韓先生家中,但敲門無人響應,他便將快遞送到對面人家,并要求簽收。對面人家倒也好心,順手就將快件簽收了。韓先生聽罷,馬上去對面敲門要回快件,但對面人家一整天都沒有人在,葡萄酒在節日也沒有喝成。"對面我根本不認識,是個剛剛搬來的租戶,收到快遞后人家本來想等下班給我送來,卻臨時有事外出了。為什么快遞員不提前給我打電話?為什么不放在物業那里?難道隨便有人簽收就算完成任務了嗎?"韓先生至今仍心有憤懣。
上面的快遞員也只能算是不負責任,下面這個快遞員就有點"窮兇極惡"了。王小姐屬于"北漂"一族,剛剛來到北京,租住的房子在北京南五環,位置稍微有些偏。王小姐告訴記者,一次她在網上買了件衣服,快遞員以找不到她所住地為由,拒絕當面送貨,要求她來到某地自行領取。王小姐一聽就有些生氣,"憑什么送貨上門的快遞需要自己跑過去拿。"誰成想,就因為王小姐的一句抱怨,快遞員甩出一句話:"愛要不要!"
聽到這句話后,王小姐開始有點懵,但清醒過后便馬上打電話投訴了該快遞員。最終,這個快遞員還是將快遞送到了王小姐家,但令王小姐沒有想到的是,快遞員最后又放出一句狠話:"下次你的快遞別落在我手里!""見過網購差評電話威脅的,還沒見過因為投訴而被快遞員威脅的。以后再也不用這家快遞了!"王小姐斬釘截鐵地說。
影響有多大?
事實上,消費者對快遞員的服務要求并不太高,只要快遞員完成自己本職工作,做到快件準確地送到消費者手中,消費者一般就會滿意。但受客觀環境影響,部分快遞員素質不能達到要求,一些"傷不起"的快遞員一而再,再而三地"傷"消費者的心,這無疑會對消費者、對快遞企業和行業產生不利影響。
對消費者而言,當面對一個素質低下、不拿消費者當回事的快遞員時,多數情況下只能"生悶氣",即便投訴一般也會石沉大海,確實有一些無可奈何。但在這無可奈何的背后,是消費者對快遞員、快遞企業的一份失望,當"期望不大,失望很大"時,消費者的網購快遞體驗便會被踐踏得"一文不值",消費者權益也就受到了嚴重侵害。
對快遞企業乃至整個快遞行業而言,快遞員是推動企業和行業成長的先鋒和基石,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快遞人員,給予消費者的服務自然而然會達到較高水平,行業整體評價也會不錯。但一旦存在低素質的快遞員,企業服務質量就會被下拉,不利于企業對外形象展示,更不利于企業向更高端業務和服務發展。而諸如快遞員入室盜竊、殺人等重大事件的出現,其影響的便是整個快遞行業的形象。
快遞行業是承接電子商務發展的下游產業,已經成為拉動中國內需的一支重要力量。這就要求我國快遞從業人員需要進行整體素質提升,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快遞行業的升級發展,從而保障中國電子商務產業繼續保持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