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金融平臺:力促物流金融業健康發展
來源:大理滄龍物流有限公司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14年6月27日 點擊:2470次
"這是一個具有明確服務性、鮮明針對性、較強創新性的公共服務平臺。"對于中物華商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 "中物華商")發起并主要研發的中國物流金融平臺 (下稱 "平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如是評價。
該平臺自去年年底啟動研發以來,就一直備受業界的關注。而日前在京舉辦的"中國物流金融平臺研討會",將平臺的建設目的、具體功能、運營模式等更加清晰地展現在公眾面前,再一次引起業界的高度關注,好評如潮。
該平臺究竟具有著怎樣的魅力,贏得眾多金融機構和物流企業青睞?能夠為物流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哪些利好?
○●意義凸顯
近年來,物流業與金融業的融合愈加深化,物流金融行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倉單質押融資監管業務,市場規模迅速擴大,2012年已達到3萬億元的規模。
然而,該行業在迅速崛起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如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不對稱、缺乏標準化管控流程、信用難以保障、銀企不能有效對接等。特別是去年以來上海、江蘇等地連續爆發多起虛開倉單、重復質押案件,給銀行業、物流企業等造成嚴重損失。這給物流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亟須一個有效的方案和途徑,來解決行業內存在的上述突出問題。
而另一方面,我國物流市場90%以上的企業都屬于中小企業,中小物流企業融資難已是公認的難題。如何破解中小物流企業融資難,也成為物流行業亟待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防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動產質押融資業務中的風險,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支持物流第三方監管企業的有序健康發展,中物華商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在充分論證、反復調研、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提出建設公共平臺的想法,并最終實現了啟動研發。
據中物華商董事長劉景福介紹,該平臺具有風險管理、咨詢服務、在線融資、數據分析與管理、現貨交易、資源集聚、國家標準評估及管理、物流金融人才信息發布等多種功能,對于有效降低我國物流金融運作風險,規范和完善物流金融行業秩序,解決信用缺失、重復質押、信息不對稱問題,拓展企業融資渠道,提高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競爭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政府行業監管的能力與手段,提供更為豐富的物流金融行業社會化服務都具有著積極意義。
該平臺構想一經推出,即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和行業組織的高度重視。劉景福告訴記者,對于平臺的研發和推廣,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行業組織,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如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領導多次深入中物華商對平臺進行現場研究和指導,北京市商務委還給予了資金方面的支持;行業協會方面,包括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儲運協會、中國倉儲協會等都積極參與平臺的建設推廣活動,從協調、指導、咨詢、建議等多個方面都給予了支持。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王選慶對平臺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他表示,物流金融行業當前出現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一方面需要政府監管,同時也需要行業自律。然而政府監管往往存在滯后的情況,所以市場中行業自身的約束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這方面,平臺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在當前社會信用嚴重缺失的大環境下,一個平臺的信用能夠取代千千萬萬家企業的信用,這是平臺建設最大的意義,可以很有效地減少由于信用問題帶來的損失。商務部將全力支持該平臺的建設及推廣工作。"王選慶說。
○●貴在創新
創新,是中國物流金融平臺的最大特點,也是平臺贏得業界認可的重要砝碼。
而據記者了解,目前行業內與物流金融業務相關的平臺并不鮮見。那么,相比于其他平臺,中國物流金融平臺的創新之處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對此,中物華商副總經理盛刻索向記者作了詳細的介紹。
在盛刻索看來,平臺的一個突出創新點是,這是一個全行業、全國范圍的公共平臺。其他一些平臺,更多是區域性或單方面的平臺,只解決了單一點、單一企業或單一系統的問題,會造成全社會若干個系統或若干個點之間信息的不對接,仍然解決不了全行業信息不對稱問題。"而中國物流金融平臺將會把供應鏈金融的兩大主體--全國所有的銀行以及更多的物流企業容納其中,可以在全行業甚至全國范圍內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相互之間有效互動,打破了單一區域、單一企業、單點業務的局限,做到銀行、物流企業和用戶的無縫對接。"盛刻索介紹道。
有效管控風險是平臺的另一項重要創新。對于金融機構以及物流企業來講,物流金融倉單質押業務有一個很大的特征,就是較低的收益、較高的風險,這往往使廣大金融機構以及物流企業望而卻步。而在中國物流金融平臺上,則可以有效地規避風險。
據了解,在風險管控方面,平臺具有多項"絕活":動產融資領域惟一的擔保品登記和公示,包括基于產品參數的公示,基于監管地點、監管倉庫的系列公示,基于出質人、質權人、監管人的信息公示等,可以使相關信息更加開放透明,減少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動產融資標準化流程管控,如發布物流金融標準化操作流程、發布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模型及辦法、發布物流金融風險識別以及控制辦法,降低信用缺失引起的風險;質物的"全方位"監控,包括利用物聯網、RFID射頻等技術實現質物完全可視。還可以與銀行系統實現無縫對接,貸款銀行可隨時通過網絡實時監控質物狀況;人民銀行征信系統輔助查詢。盛刻索告訴記者,平臺未來將發展成為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同步輔助管理系統,實現質物信息實時跨行查詢,以及工商質監部門抵押登記系統輔助查詢,進而將相關風險降到最低。
對于平臺本身的風險來講,平臺將設立物流企業準入制,符合平臺準入標準、有風險控制能力的物流企業成為平臺會員;設立當事人負責制,各金融機構信貸員對擔保品真實性、權屬清晰性負責,這樣可以使平臺更安全、更高效,解除金融機構、物流企業以及相關客戶的后顧之憂。
除此以外,平臺還將提供咨詢服務、在線融資、數據分析與管理、現貨交易等一系列延伸性創新服務,實現資源的高度集聚,進而推動中國物流金融業務的健康發展。"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通過各金融機構將動產融資貸款信息在平臺上登記,金融機構平臺會員可以通過平臺實現擔保品查詢、擔保品動態監控、擔保品處置,協助金融機構控制風險,掌握擔保品動態;對于物流企業,平臺提供物流企業評估標準、平臺準入標準,協助開拓動產融資監管業務,在平臺上宣傳企業,提高企業知名度;對于中小融資客戶,平臺提供咨詢、建議,協助其進行監管前風險控制,便捷化辦理動產融資手續。在這個平臺上,會員可以實現無縫對接,大展拳腳,實現各方的互利共贏。"盛刻索強調。
○●合力推動
記者了解到,自2012年12月份啟動研發以來,目前平臺已經具備上線規模,預計2014年第二季度將正式走向市場。
在劉景福看來,平臺的建設之所以如此平穩、迅速,一方面離不開相關政府部門以及行業組織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在于,中物華商具有物流金融平臺建設的強大優勢,具體體現在:
中物華商有一整套物流金融的研發力量,在不斷研發中國以及國際的物流發展趨勢,這為平臺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物華商的團隊對供應鏈金融業務有較深刻的理解,這方面既有豐富的理論積淀,又有供應鏈金融領域十年左右的實戰經驗,知道如何去判斷該領域最關鍵的風險點,現在則是把相關經驗直接轉化為平臺的研究成果。第三個優勢則在于中物華商有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對平臺有著科學的規劃和設想。
"在行業內,我們有獨特的經驗、獨特的流程以及對業務的深度理解。未來,在組建股份制公司的時候,我們不一定是最大的股東,但一定是最有影響力的股東。"劉景福對記者說。
正是憑借著中物華商在業界的巨大影響力,憑借著一系列創新服務和亮點舉措,平臺最終贏得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不過,在廣大金融機構和物流企業的眼中,如何讓平臺真正落地,如何充分發揮其有效價值,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在日前舉辦的"中國物流金融平臺研討會"上,與會的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領導,金融機構、物流企業代表,以及相關專家學者,便圍繞著中物華商研發的中國物流金融平臺建設進行了廣泛研討,并對下一步如何推進該平臺的建設提出了一定的意見和建議。
在研討會上,平臺的"公信力"、"影響力"和"生命力"成為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如針對"公信力"問題,有的銀行代表建議從強化司法解釋入手,明確登記權屬,確保有法可依;"影響力"方面,與會者普遍建議完善平臺功能、細化服務舉措,靠服務來擴大影響力;"生命力"問題上,大家希望能夠進一步明確平臺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方式,有明確的"生存之道",進而解除業界的后顧之憂。
劉景福對各方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一一進行了回應解答。在公信力問題上,平臺將繼續尋求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的支持,努力使平臺成為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子系統,真正實現行業的管理,多方面擴大平臺的"公信力";關于"影響力"和"生命力",劉景福表示將繼續堅持"政府指導、企業運作、行業管理、服務社會"的運營思路,對于平臺的各項功能不斷進行完善,為金融機構、物流企業更廣泛地拓展安全、高效的物流金融專業化服務,將更多的客戶和資源集聚到平臺上來,進而實現互惠互贏。"贏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認可,自然就不愁‘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了。"劉景福說。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也對平臺的建設提出殷切期望:"該平臺的搭建很有必要,而且行業內迫切需要。希望各界對于平臺建設能夠積極看待、認真對待。創新,創造,共同打造;對接,對照,互相依靠。大家齊心協力把平臺做大做強,促進物流金融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