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態下推動物流企業的發展 (下)
來源:大理滄龍物流有限公司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15年3月17日 點擊:1971次
物流是一個重在資源整合、靠管理出效益的行業。新常態下,我國物流業的增長將從規模速度擴張階段轉向質量效益階段,新增長意味著企業將更多轉向效益優先、結構調整、創新支撐和勞動者素質的提升等多措并舉的軌道。
優先將效益作為考核物流企業業績的核心指標
同其他行業一樣,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是考核物流企業的兩個基本指標。收入規模是企業彰顯實力、防范風險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物流企業管理出效益的基礎和依托?傮w來看,我國物流企業的經營規模偏小、產業集中度偏低。2014年,我國前50強物流企業的主營總收入8233億元,僅占同期我國500強企業排名前50強企業的3%,僅占同期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的8%。要提升我國物流企業的收入規模,一靠企業自身的內生發展,二靠借用外力并購重組。研究德國郵政(DHL)、美國聯合包裹(UPS)、德國辛克(DBSchenker)、荷蘭基華(CEVA)、中東致力(Agility)等這些全球前10強物流企業的發展史,不難看出,大規模的資本并購是他們做大業務規模、拓展新業務、進軍新市場的重要手段。
基于我國物流業的發展階段、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等現狀,筆者認為,除在國內快遞、公路貨運、一些行業物流等少數市場容量大、業務增長快的領域,或有可能發生行業外部資本并購業內企業的事件,而在其他眾多物流業務尤其在國際貨代物流領域,開展資本并購的機會不會很多,物流企業內部之間發生橫向重組并購的幾率也不大。再反觀前些年一些外資企業并購國內一批民營公路貨運企業的案例,真正成功的并不多,說明并購需要一定的市場條件和文化因素。同時在新常態下,資源配置和重組將更多依靠市場自發而不是行政力量。這些或許說明在行業成長期,苦練內功,走內生增長之路是多數物流企業的現實選擇。
在國內外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常態下,除經營國內快遞、冷鏈等少數與民生相關的物流業務外,物流企業要保持前幾年主營收入10%的年均快速增長,已非常困難。在增量不大的前提下,應把經營重點放在存量的優化和提升上。適應新常態的要求,物流企業應把考核增長的核心更多放在主營業務利潤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效益指標上。
著力將結構優化作為加快物流企業轉型的重點
我國國內經濟韌勁足,回旋余地大,帶來國內物流市場空間大,業態多樣,但"小、散、弱"現象嚴重。針對于此,近年來,公路貨運領域平臺整合的現象風起云涌,資本助力國內快遞企業成長壯大,電商做快遞、快遞做電商等產業融合的趨勢加劇。結合市場特點,國內物流結構調整的指向是通過加強企業的集約化和專業化經營,提升運輸、倉儲等單一基礎性操作服務的運營質量,大幅增加專業一體化和供應鏈管理服務等整合增值性服務的比重。
現階段,國際物流的經營主體是國際貨代企業,可控關鍵資源少,管控模式落后,經營模式雷同,海外網絡薄弱造成其全程服務不強。新機遇意味著新增長。國際貨代企業轉型的重點是新常態下借力國內大型工商企業"走出去"和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機會,以發展工程物流、國際采購物流等專業物流為載體,向現有業務的兩端延伸,提升全程服務的比重和能力,其中關鍵是向海外段延伸拓展。如依托海外工程物流項目的帶動和輻射,通過合資、聯盟、并購等形式,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非洲、拉美、中東歐等新興市場,自建運營網絡,采取反向營銷、培育人才、實體投資等措施,搞好屬地化經營,以加強在當地的存在,輸出我們的行業服務和管理。這或是不少國際貨代企業調整業務布局的必由之路。
拿中國外運長航集團來說,綜合物流是集團的第一主業,從收入規?矗瘓F是國內最大的綜合物流企業。但客觀看,國際貨代所占比重過大、國內物流比重較小,這或是集團現有物流業務結構的主要問題之一;谛鲁B的要求和集團的資源條件,通過系統資源整合和加大資源投入,加快發展國內物流;通過優化貨代管控模式、加快海外網絡布局、大力發展工程物流,以做強做優國際物流,在筆者看來,這或是集團未來調整業務結構的大方向之一。
堅持將創新作為引領物流企業發展的自覺行動
新常態下,物流業增長的動力同樣來自創新,整個物流業的轉型升級歸根結底也要靠創新來實現。新一屆政府著力簡政放權,致力于打造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營商環境,這將為廣大物流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土壤條件。創新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物流服務本身就是制度創新的產物。當前,重提制度創新對物流經營有現實意義。現階段,民營、外資和國有三類物流企業千帆競發,民營企業成長快,富有活力,數量居多,但從收入規模上,國有物流企業暫時居上。如何將民營物流企業的效率、外資物流企業的管理和國有物流企業的資源有機融合,選擇在市場容量大且成長快的領域如冷鏈、農產品、物流園區等國內物流及工程物流等國際物流作為突破口,積極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應成為新常態下有關各方認真思考的一大問題。
技術創新給物流業的經營發展帶來機遇。一方面,物流裝備技術革新和升級的步伐加快,運輸配送車輛向高端化發展,新型叉車、貨架、分揀輸送設備和自動化立體倉庫等競相涌現,既有效滿足了客戶需求,也緩解了行業成本不斷上漲的壓力;另一方面,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自動化和移動互聯這五大信息技術被日益廣泛運用到物流領域,不僅大大提升了實體物流作業的效率和質量,更為重要的是,迫使物流企業應緊跟時代脈搏,學會運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業務,將信息化建設和運用打造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實現物流服務全程的透明和可視化管理。
管理創新是物流企業經營的永恒主題。如筆者強調,物流作為整合性服務,經營發展的要義重在資源整合和管理創新。基于物流的特點,管理既包括對倉庫、車輛、設備等"硬件"的精細管理,又包括對投標、流程、分包商、風險、人才、文化等"軟件"的創新管理。近期,快遞企業出現的用工荒,再次說明具有職業素養的人才已成為各類物流企業轉型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國內物流強調客戶黏性,注重流程管理和價值驅動,在挖掘和引導客戶需求、行業流程設計和再造、項目執行環節(如庫存管理和配送)精細化操作、節能環保、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等方面創新點很多,相對來說,國際物流因業務特點導致客戶黏性較差,管理創新的重點在營銷創新、海外網絡體系構建、作業流程的重組優化、復合型職業化人才的培育,其中的難點和關鍵在于營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