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能只給銀行“打工”
來源:大理滄龍物流有限公司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14年9月18日 點擊:2252次
A股中報披露日前正式落下帷幕,作為中國企業的先鋒力量,378家廣東上市公司有338家在上半年盈利,占比接近九成。378家公司中,上半年最賺錢公司依然大都來自金融、地產行業。其中,招商銀行、中國平安和平安銀行分別以304.59億、213.62億和100.72億元的凈利排名前三,三公司也是半年凈利僅有的超百億者。 (9月4日《羊城晚報》)
一邊是實體經濟的利潤普遍下滑,乃至陷入巨虧,就連南方航空也凈虧10.18億元;一邊是金融機構賺的盆滿缽溢,半年凈利潤超百億、幾百億。一"虧"一"賺"之間,企業的業績正呈"兩極分化"。有數據顯示,中國500強企業中,制造業企業為260家,營業收入合計23萬億元,凈利潤合計為4623億元,占500強凈利潤總額的19.3%,凈資產收益率為8.8%;銀行17家,營業收入合計為5.52萬億元,凈利潤合計為1.23萬億元,占到500強凈利潤總額的51%,凈資產收益率高達18.6%。17家銀行凈利潤是260家制造企業的兩倍多。就連有"印鈔機"之稱的房企也成"昨日黃花"。上市企業2014年中報顯示,滬深"兩市"144家房企中有74家公司的業績下滑,占比超過50%。其中,有15家房企的業績降幅超過100%。如,榮豐控股報告期內虧損2079.08萬元,同比下滑1644.74%,成為目前業績下滑幅度最大的上市房企。
與銀行最能賺錢相比,工業企業的收入、利潤均明顯下滑,甚至成了"虧損王"。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9月2日聯合發布的《2014中國企業500強榜單》顯示,中國企業500強的收入利潤率為4.24%,資產利潤率為1.36%,均連續3年下降,大企業利潤增長落后于營業收入和資產增長速度。以美國作對比,中國企業500強營收利潤率不到美國500強的一半。
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企業500強中,有118家凈資產收益率低于或等于3.3%。即,有近1/4的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甚至不如商業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還有41家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為負。絕大多數凈資產收益率低于1年期存款利率的企業都是制造業企業,主要分布在煤炭、鋼鐵、有色、化工等行業,這些行業都是虧損"重災區"。
銀行最能賺錢,是有出色的經營與創新,還是借助壟斷地位對實體經濟的"抽血吸髓"?數據顯示,工農中建交五家銀行營業收入總額占500強的5.9%,凈利潤卻占到35.7%,五大行凈利潤占比也遠超入圍的制造業企業。這已經是第三次五大行占500強企業利潤比例超過制造業部門,而且,二者的"利潤鴻溝"越來越寬。此外,在銀行業取得靚麗業績的背后,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即,實體經濟 (如中小企業)不斷惡化的融資環境。目前,銀行仍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但是,融資成本讓不少企業很頭疼,財務費用吞噬不少企業的利潤。從媒體報道看,不少地方和企業對金融系統惜貸、壓貸和抽貸的情況反映強烈。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16.5%,同比提高13.9個百分點;其中利息支出增長11.2%,同比提高6.2個百分點。一位科技創新型企業老總的話很有代表性,"財務成本越來越高,賺10元錢,要給銀行4元。"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大幅上漲,實際成本幾乎漲了1倍。
與實體經濟利潤普遍下滑相比,銀行最賺錢,固然可喜可賀。但是,一個完善的金融市場結構必定是有效率的,并且能夠實現金融發展、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的納什均衡,最終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如果金融市場存在壟斷問題,如果金融機構的高利潤是建立在壟斷經營、國家定價、不平等議價和以負利率犧牲存款人利益的基礎上實現的。這種高利潤是竭澤而漁的,是不可持續的。著名經濟學家金學偉曾把企業和銀行的關系,形象地比喻成"洗腳客"和"足療店"的關系。銀行為企業放貸,就好比提供"洗腳"服務,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無可厚非。但如果"洗腳客"的錢大部分都被"足療店"賺去了,"洗腳客"的辛苦工作成了為"足療店"打工的那豈不是本末倒置?所以,亟須從制度層面矯正金融壟斷對實體經濟的"抽血吸髓",亟須借助制度性規范和強有力的反壟斷執法破除金融壟斷。只有破除了金融壟斷,實體經濟 (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才能合作共贏;也只有破除了金融壟斷,銀行等金融機構才能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永葆青春"。